“我的思维一直在痛苦中循环”
你的内心,有没有经常自怨自艾?
“如果当时我选了那个方案”、“如果当时我读了那个专业”、“如果当时我和那个人告白”......
这种思考方式就像是“鬼打墙”一样,稍不注意就会陷入迷障,找不到出路,而它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更像是一个泥沼,让人沉溺在其中,失去自拔的力气。这就是“反刍思维”。
01什么是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包括对一个事件和相关的感情产生重复和过多的想法,并且这些想法可能对其它思维造成干扰。
反刍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通常以一个让人感到压力的事件为契机。它分为两部分: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
强迫思考的过程可能会给人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帮助,毕竟对一件事进行思考总会有所收获。但是在反刍思维的反省深思阶段里,它就会将人带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之中,同时也会让人减少一些积极的行为。
反刍思维的出现原因有可能是无助感,我们无法将当时的情景一比一复刻出来,再做出一个完美的决定或者反应,认识到这一点会让我们倍感无力。
最后,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这种充满负面情绪的反刍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精力后,新的一轮焦躁可能就会因此再度袭来。
以下的几条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陷入了反刍思维的怪圈中:
执着空想一件事情超过几分钟
想完之后的心情还不如比你开始想之前的心情
没有感觉自己离“接受”或者“释然”更进一步
没有接近可行的措施
和朋友一起说完话后,两个人的心情都变差了,甚至感觉还不如不说
02反刍思维和情绪处理有何不同?
如果我们不思考自己的问题的话,我们又要怎样纠正这个问题或者从中学习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找到“忽略问题”和“反刍思维”的分界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反刍思维”和“情绪处理”都倾向于关注某一件事情,并且通常都是关注与这个事情相关的情绪。
很多人在处理自己的情绪时一不留神就滑入了反刍思维,从此在负面经历的无限重演之中不断自我伤害。
将“反刍思维”和积极的“情绪处理”区别开的一点就是:反刍思维并不会产生新的思考方式、行为或者可能性。陷入反刍思考的人只是会反复思考旧的事情并持续处于一种负面的心态里。
03反刍思维从何而来?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对已经过去的事情如此念念不忘呢?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一部分人因为想要理清楚某个情景,但无论怎么想也不能理解,所以就在脑子里不断地重播,想要寻求一个答案。
一部分人虽然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但为了找到“我是对的”的认同,一次又一次地重温那个作出决定的时刻。
还有一些人是想要试着解决问题,或者防止类似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但是他们的内心其实也并不知道要怎样做。通过不断重复自己的想法,也会从中误认为自己获得了一定的掌控权。
通常而言,随着其它思绪的出现,反刍思维会逐渐消失。但当这些重复的想法持续出现,并且让人感觉已经失控时,它可能就是心理健康异常的迹象,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
04如何克服反刍思维?
怎样克服反刍思维?黎明心理为你提供了以下几个方法:
1.建立时间界限
当问题出现,你打算向朋友寻求支持时,你可以在心里悄悄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界限:我只会讨论这个问题以及我对这个问题的情绪X分钟,然后我就会开始寻找解决方法。
2.开放心态
当你想要和别人讨论谁做了什么让你生气时,你可以试着代入一下自己,自己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样或许可以帮你理解他人的视角,以及别人这样做的原因。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别人的做法,但是我们某种程度上可以产生共情,这也会让我们自己感觉好一些。
3.心理治疗
如果你真的感觉反刍思维对你产生了很大的困扰的话,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上一篇:如何应对身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自我关怀是一种温柔的力量